

序:
欣喜地听到昨天9月29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向成都航空交付了第二架ARJ21新支线喷气客机。大家亲切地称之为阿娇,回溯到去年11月29日,我国的第一架ARJ21商业运营正式交付成都航空。才不过短短的10个月,中国人自己不仅可以设计制造军机,而且也在民用航空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所以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制造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漂亮地丽转身,升级转型。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工业是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技术储备的。
有人对盲目崇洋媚外的国人说,中国人你要自信。我也要对那些看不到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人们说,同胞们中国制造业正在默默地就流着汗水辛苦地工作着,它正在崛起。我们一定要对它有信心,为它加油。
1.中国强大而全面的工业制造体系:
我并不想讲大道理和空话,我只想摆事实来证明我们祖国的强大是基于我们国家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近三十多年了,我们经过建国以来的整整67年的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终于建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简单讲我们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完整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当然它也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绝对保障。因为理论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完全可以靠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来完成从设计,试产,直到量产。这也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我们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2.中国也拥有一流的工业技术制造人才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培养,我们也训练培养了一大批的产业工人,技术工程师和工业制造管理人才。并且通过招商引资,在外资,台资企业里面也造就了非常多的长期经历实战训练的中高级知识工作者,管理人才。如设计,技术,生产,品质,软件设计等等。这些中国制造急需的人才将随着民族企业和国营企业待遇,机制,环境的改变和提升。也因为部分外企和台企因为人力成本的考量开始往东南亚地带移转而纷纷回归。这其中也包括非常多的留学生和在海外工作的人才,因为祖国的强大和国内环境越来越好而归国选择在祖国工作生活。
同时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从2004年到2016年共计有7,598万。以2015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为例: 前五大专业分别是,TOP 1 计算机/电子专业 TOP2 管理/营销专业 TOP3 机械专业 TOP4 建筑专业 TOP5 经济/金融其中绝大部分是现今制造业紧缺的人才。这些正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基础力量,生力军,更是决定因素。很多高精尖的重大工程制造这些80,90后开始挑起了大梁,成了中国制造大军中的排头兵。
3.政府的规划与扶持
近年来,随着工业4.0的兴起,本届政府的领导班子紧跟世界发展的大潮流。迅速研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方案,开始在向德国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打造自已的中国制造2025,即两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并把中国制造2025明定为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为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清晰的路径图。
中国制造业在中国政府的带领下,从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状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里向工业化,信息化发起冲锋。力争通过五大工程:a. 制造业创新中心 b. 智能制造c. 工业强基 d绿色制造 e 高端装备创新。 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2025年实现两化 (工业化,信息化) 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准。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进,最终达到制造业强国的彼岸。
接下来,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总理提出了中国制造+互联网的全新理念,要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在智能制造上的示范项目,同步也特别强调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要培养制造业的精益求精。这也大大的激发和拉动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浪潮的到来。

回顾我们在大飞机上的成就之外,我们强大而全面的工业制造业支撑着军工制造体系。制造出“天宫”空间实验室 ,“神舟”飞船,中国国产航母的制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自己研制的J-10,G20峰会上的国产红旗L5, 还有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国和谐号高铁,核电技术,华为的电信交换机,商务手机M7,8,联想的电脑,格力空调,海尔家电,三一重工远销海外等等。
可见我们的制造业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制造利用兼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吸引外资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无论是WTO,还是现在的中国制造升级转型。最终我们都不得不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一场高科技依托各国的工业基础开始的一场工业革命。来和世界先进的制造体去拼技术,拼管理,拼匠人精神,拼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
我们如何迅速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管理理念和模式,用心把产品做好修炼好匠人精神的同时。真正地落实信息化,自动化。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路。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也更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无论再好的商业和金融,包括互联网企业再红火和繁荣。最终还是要靠实体企业来支撑,靠制造业把产品做好,做精,做强才能卖出去,让客户愿意为你点赞为你买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一定是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上的。工业制造业也是推动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正应证了习大大所言。空谈误国,实业兴邦。我们这此企业人才唯有安下心来实实在在地把企业做好,把制造做精。让高品质,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去生产和销售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的最好证明。
所以我觉得工业报国是最好的爱国,互联网+匠人精神是我们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的康庄大道。常言说得好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观念,唯有创新改变,超越突破才是我们中国制造业的最终出路。我把内功基本要练好的前提下,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中去。我相信最终经历过凤凰涅磐,专注自强的中国制造业一定会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介绍:(来自益友会-上海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