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正在促进一场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工传媒作为业界知名的信息服务商,一直站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潮头,在此背景下,百万庄论坛:机工传媒与产业发展(2016)盛大开幕,“远见·创新·行动力”完美诠释了本论坛的主题。
当前机械工业运行呈现什么特点?国家将出台哪些利好政策力保机械行业的稳定前行?2017年机械工业将如何发展?中国制造2025将如何实现“制造”向“智造”的真正升级?制造企业又将如何借助媒体的力量飞速发展?会议主办方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特邀请行业专家为大家解读。出席嘉宾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金属加工杂志社社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栗延文,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董景辰,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调研员张荣瀚等。

王文斌院长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集研究资讯、全媒体传播、多方位出版于一体的大型信息内容提供商和传播服务商。目前拥有,机工智库、机工出版、机工传媒三大板块。
王院长从工业与创新高度相关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工业目前的形势发展。他指出工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需求,产品每一次更新换代,都需要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来支撑和推动。制造本身也是创新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制造能力不足,创新技术就会缺失,科技创新就会出现断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 王文斌
只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提升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中国工业一定会前途光明,中国工业一定能肩负起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
王院长在提到智能制造时强调:发展智能制造对我们行业来讲是最关键的供给侧改革,是对行业供给方式,生产方式,运营方式的一次战略性调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从六个方面重点关注:一是国家和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二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三是某些大国的制造业回归和制造基地转移产生的需求;四是发展专用装备产品市场广阔;五是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产生的需求;六是消费1.0向2.0升级产生的需求。相信大家抱定信心,冷静沉着,加强研究,密切协同,一定会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发展局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陈斌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对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对今后机械工业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研判。截止2016年10月底: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57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2.7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1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19%,实现利润总额1.29万亿元,占全国工业24.49%,机械工业为全国工业领域中第一大行业。
2016年以来,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呈现8大特点:增速回升、超出预计;汽车电工、撑起大势;产品结构、正在调整;外贸出口、依然不振; 投资增速、急剧下滑;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利好因素、逐步显现;全年平稳、略有波动。目前宏观政策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国家重点项目投资以及供给侧改革等,有利于机械工业保持趋稳向好的运行态势。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提振全行业的信心和决心。(几个特点的具体数据分析及预测请见明天微信报道,小编今天仅就两点做简略报道。)
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是组织开展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重点支持长期依赖进口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产业亟需装备的研发生产。重大短板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所需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及专用检测系统;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及专用检测系统;三是国外限制出口、涉及国防和经济安全、必须自主研制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及专用检测系统。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具体思路就是聚焦制约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短板需求,有序推进短板工程实施。全面剖析重大短板装备的用户需求、产业基础、制约瓶颈及扶持政策,明确专项重点、确定攻关方向,分年度组织实施一批短板工程示范项目,加强重大短板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形成由用户牵引,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组建联合体的发展新模式。
2016年1-10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9.3%,分别高于同期工业及制造业3.3%和2.4%,同时高于上年同期机械工业4.1%。在机械工业146个小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以两位数增长的30个,占比20.55%;主营业务收入在10%以下增长的85个,占比58.2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31个,占比21.23%。
2016年以来,机械工业的增长主要源于汽车行业的拉动和电工电器行业的支撑。1-10月主营业务收入:汽车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85.5亿元,同比增长13.53%,新增收入7876.05亿元,占同期机械工业新增收入的59.98%。电工电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26.65亿元,同比增长5.92%,新增收入2601.63亿元,占同期机械工业新增收入的19.81%。扣除汽车和电工电器行业,其他机械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493.78亿元,同比增长3.32%,新增收入2653.41亿元,占同期机械工业总体新增收入的20.21%。
2017年机械工业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增长速度将低于今年,但仍会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其中汽车行业增速受政策效应和今年高增长基数影响,将会降为个位数;电工电器行业增速也将略低于今年,其他行业受利好政策影响和结构调整的推进,部分行业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苗头,增速会好于今年。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金属加工杂志社社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 栗延文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金属加工杂志社社长栗延文从助力产业发展,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做了精彩演讲。栗社长讲到:机工传媒是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期刊产业品牌名称,是我国工业领域最大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是引领中国专业媒体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
植根行业,以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生产高质量内容,凝聚庞大读者群,打造强大的传播服务和知识服务平台,大力提升传播力,助力产业发展,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机工传媒的使命和追求。也是机工传媒创新发展的根本逻辑!那么了解和把握需求的方式和途径又有哪些?第一层次是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到哪里!第二个层次是用户去哪里,我们就应该提前到哪里!第三个层次:我们去哪里,用户跟随我们到哪里!
机工传媒作为成功转型的全媒体服务平台,借助微媒的力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和价值:金属加工系列微信号2015年总阅读次数1.1亿次。利用巨大传播优势,为许多客户提供了宣传推广服务。专业策划文案,强大传播效果,让许多客户收获超预期效果。
机工传媒核心竞争力源于哪里?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雄厚的资源优势;源于清晰的发展思路;源于对需求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源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源于强大的传播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源于团队专注态度、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执行力;源于勇于创新、永不言败的精神。
最后栗社长从专业角度给合作伙伴几点建议:一是了解媒体,为选对媒体提供依据;二是选好用好媒体,提高宣传效果;三是加强沟通、让媒体清楚需求,有利于更好合作。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 张荣瀚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张荣瀚对中国制造2025级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做了专题演讲。她讲到,中国搞智能制造是世界发展所需,发展智能制造势在必行。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具体反映在5个方面: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及模式变革。
智能制造的载体是智能工厂,核心是关键环节智能化,基础是信息物理系统,支撑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五种新模式是: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及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制造最后带来的效果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研发时间的下降,运营成本的下降,资源能源消耗下降。
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目前刚刚公布,张荣瀚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专家组组长 董景辰
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专家董景辰对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要想实现智能制造必须标准化先行,标准问题涉及到技术话语权问题,发达国家提出,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在某一个国家先试行一些标准,然后再把这些国家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当然要制定智能制造的标准不能将原来的标准都打破,而是要融合信息产业标准和制造业标准,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所以智能制造标准就表现出5方面的特点:综合性、不成熟性、实施性、渐进性和国际性。
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思路是:首先重视顶层设计,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入手;其次进行标准内容研究,标准内容验证,标准立项;再次进行共性基础标准与应用标准并行制定,互为支撑;最后建设符合智能制造标准化要求的组织机构。
近期我国在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研究基础成果27项,行业应用标准48项,涉及到的领域有汽车、信息、电力、机械、农机、纺织、家电、石化、化工、轨道交通、海洋与船舶及航空等行业。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工业互联网架构,智能制造集成与互联互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ERP、MES与控制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软件接口及面向制造业的标识解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使得与会代表认清行业发展形势,了解到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的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今后我国工业4.0的落地提供坚实保障!(机械工业运行特点及预测详实报道请关注明天微信报道)
-End-